2022年,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关心和指导下,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在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,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。
一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
(一)高质量完成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。2022年,为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政策机遇,我市启动了争创西秀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和争创普定县、镇宁自治县、紫云自治县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行动。最终,西秀区全国示范县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核,普定县、镇宁县、紫云县省级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,至此,我市8个县(区)全部成功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,实现了示范全域达标。同时,我们还成功创建了示范乡镇4个,示范村11个。累计创建示范乡镇12个,示范村12个。
(二)高质量完成“一环七带”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的打造。2022年,我们紧紧围绕“四新”主攻“四化”,充分结合现代农业、乡村旅游、小城镇发展、特色资源、体育运动、历史文化、民族文化等,谋划打造了713公里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。走廊带覆盖全市8个县(区)48个乡镇街道,带动了八大产业带的发展,为我市全面推进“四新”“四化”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。
高质量完成路网改造工程、养护工程建设。为进一步补齐农村公路短板,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。2022年,我市圆满完成了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191个337公里、安防精细化提升工程项目5个120公里、危桥改造工程10座、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项目24个93公里、美丽农村路创建工程项目56个425公里,农村公路安全运行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(四)有序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。印发了《安顺市农村公路路长“巡路巡查”制度(试行)》、《安顺市“四好农村路·路长大巡查”活动方案》。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县、乡、村三级路长制体系,设立了各级农村公路路长办公室,设立了县级路长146名、乡级路长368名、村级路长2371名。2022年6月,召开了安顺市农村公路路长大巡查工作启动会,组织各县(区)启动路长巡查工作。全市开展路长大巡查1000余次,逐步形成“巡路巡查—发现问题—整改问题”的长效机制。
(五)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分级管护机制落地见效。以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为契机,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,进一步压紧压实“县道县管、乡道乡管、村组道村管”的分级管养体制落实,增强主体责任意识,逐步解决农村公路因为点多、线长、面广、人少带来的管理难题,确保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有人抓、有人管。
(六)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。为深入贯彻交通运输部、省人民政府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的工作要求,2022年,我们进一步优化市场化运行模式,淘汰不能实质性开展工作的企业,鼓励、支持县级养护企业积极申办养护资质,农村公路养护精细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、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(七)有序推进《安顺市农村公路条例》出台。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、管、养、运法制化,有效解决农村公路资金保障难、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难、农村公路建设程序复杂、农村公路安全运营隐患多等问题,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,我市着手起草了《安顺市农村公路条例》(以下简称“《条例》”),目前该《条例》已完成意见征求,正在作相关论证,下一步,将根据市人大和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推进《条例》的出台。
二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创建中的典型经验。
一是紫云县黄鹤营村建立“三清四定”机制,实行信息化管理。黄鹤营村借鉴部队战备管理模式,对路段管理实行“三清四定”制度,即清楚各路段情况、清楚管护人员、清楚管护流程;定人员、定职责、定目标、定要求,把各路段的巡查、管护、处置分包到人,做到每个路段有人管,出现情况有人报告;二是普定县补郎乡开展“最美农村路换积分助推乡村振兴”活动。乡人民政府按照《补郎乡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评分细则》对全乡11个村(社区)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情况每季度评选一次,年终合计为总评分。乡人民政府按照各村实际积分以每分/50元标准进行以奖代补兑现;三是西秀区创建基层管理模式,推进片区交管站建设。整合基层交通管理站力量,建立公路养护与巡查、交通执法等于一体的3个片区交管站,进一步优化乡镇机构人员配置、办公场所建设,每个片区配备6名工作人员,车辆1台,抓细抓实基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。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,有效助推了“四好农村路”的发展,我们将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进行推广和应用。
三、2023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目标
2023年,我们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:“一完成”“二提升”“三推进”。
“一完成”:完成“十件实事”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、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座及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25公里以上。
“二提升”:一是巩固提升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创建成果;二是提升公路养护质量,实现优良中等路率达78%以上。
“三推进”:一是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落地见效;二是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试点;三是推进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。